1月10日下午,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完善生态环境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”专题议政会在钟山宾馆举行。南京市政协委员围绕加快海绵城市建设、改善南京城市水环境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、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。市建委、市环保局、市城管局、市水务局、市绿化园林局等部门参加。
[委员建议加快海绵城市建设速度 实现“智慧”治水]
市政协委员、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肖晖在讨论中表示,近年来,南京频繁持续强降雨,导致城市内涝严重,排除极端天气影响,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的主因是城市规划设计不足,海绵城市建设速度及智慧化水平有待提高。他建议,南京需进一步加快海绵城市建设速度,提高海绵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。
市水务局副局长葛玲回应表示,2018年,市水务局编制了《南京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(2018-2020年)》,进一步推动加强全市生态河湖建设。其中提到,多部门配合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,结合城市绿地公园、道理改造、防洪除涝等工程建设,通过采取小区屋顶绿化、道路透水铺装、下凹式绿地和集蓄设施利用等方式,综合采取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措施,最大限度地将雨水就地截留、利用或补给地下水,降低城市雨水综合径流系数。
同时,要求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,要同步配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;新建、改建小区的硬化地面,可渗透率不低于40%,公共绿地中的下凹式绿地率不低于10%。建成区新建、改建、扩建城市排涝泵站及新整治城市河道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达20年以上,建成区中心区域内涝防治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达50年以上,力争实现“小雨不积水、大雨不内涝、暴雨不成灾”目标。
[委员建议垃圾分类再利用 源头终端“两头抓"]
市政协委员、栖霞区副区长卢静提出,垃圾分类管理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,也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一项综合治理。目前,南京通过垃圾分类换积分,解决了居民端的垃圾分类源头问题,但是存在着“前端分后端合”的现象,除了有害、有毒等物质,理论上80%的生活垃圾都是可以再利用的。
她建议,按照“分类投放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利用、分类处置”的原则进行一体化推进,同步培育相关的产业链,通过市场机制,最大化的分流和回收再利用的废弃物,实现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。
市政协委员、江苏博学建设集团董事长王强则表示,生活垃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厨余垃圾,约占70%。厨余垃圾处理难、成本高、效率低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。他建议,建立合理的厨余垃圾管理机制、大力推广厨余垃圾处理器,从源头上减少厨余垃圾总量,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时效开辟一条有效途径。
[委员建议实施大气PM2.5网格化监测 打赢蓝天保卫战]
市政协委员、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允提出,当前,中国大气中PM2.5污染形势严峻,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重点区域PM2.5污染、重污染有常态化趋势。
PM2.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,现代社会常见的肺癌、气管癌等均离不开PM2.5的影响。他建议实施大气PM2.5网格化监测,尽快研究制订网格化监测工作实施方案,依据科学的网格化监测数据,促进环保压力向基层传导,同时,推广网格化监测系统的应用示范,让网格化成为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,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技术保障。
市环保局局长包洪新表示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主要涉及三大战役,蓝天、碧水、净土。通过精细化治理,南京市的土壤防治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。通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,目前全市的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成效。对于委员们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建议,市环保局将加以研究细化,转化成积极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,推进南京生态文明建设。
来源:南京环保